近年來,國家大力推動綠色發展,針對環保材料、節能減排等領域的補貼政策層出不窮。然而,不法分子利用企業或個人對政策不熟悉、急于獲取補貼的心理,設計出以“環保補貼”為名的詐騙陷阱。本文結合2025年最新案例與政策動態,揭露環保材料補貼申請中的常見騙局,并提供防范指南。
一、環保材料補貼騙局四大套路
虛構補貼項目,承諾高額返現
詐騙者以“碳中和”“綠色建材推廣”等名義,編造虛假補貼項目,聲稱企業采購特定環保材料(如無醛板材、水性涂料)可獲高額返現。例如,某公司以“政府指定環保供應商”身份,誘導企業購買其高價材料,并承諾“采購100萬元材料返還30%補貼”。然而,企業支付貨款后,對方失聯,材料質量也未達環保標準。
防范建議:通過官方渠道核實補貼政策,警惕“先付款后返現”模式。
冒充官方機構,偽造審批文件
詐騙者冒充生態環境局、財政局工作人員,通過電話或微信小程序,要求企業提交營業執照、排污許可證等資料,并支付“加急費”“手續費”以快速辦理補貼審批。例如,某企業被要求支付5萬元“環保補貼代辦費”,但最終未收到任何補貼,且企業信息被泄露用于非法活動。
防范建議:政府部門辦理補貼不收取費用,企業可通過“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”查詢政策真偽。
捆綁銷售高價產品,強制收取服務費
詐騙者以“補貼申請前置條件”為由,強制企業購買其指定的環保設備或服務。例如,某企業被要求購買“智能環保監測系統”并支付3萬元安裝費,否則無法申請補貼。然而,該系統市場價僅1萬元,且補貼政策中并未要求此類設備。
防范建議:仔細閱讀補貼政策文件,拒絕非必要的產品或服務捆綁。
偽造申報材料,騙取補貼資金
部分企業與不法分子勾結,通過偽造環評報告、排污許可證、采購合同等材料,套取國家補貼資金。例如,某企業虛構采購1000萬元環保材料的合同,騙取補貼200萬元,但實際未采購任何材料。此類行為不僅涉嫌詐騙,還可能面臨刑事處罰。
防范建議:企業應確保申報材料真實,避免因短期利益觸犯法律。
二、2025年環保材料補貼政策核心要點
補貼方向
節能減碳:支持電力、鋼鐵、建材等行業節能改造,按項目總投資的15%給予補貼。
污染治理:支持污水處理、垃圾分類等項目,補貼比例最高達60%。
綠色建材:鼓勵使用無醛板材、水性涂料等環保材料,按采購金額的10%-20%補貼。
申請條件
企業需具備獨立法人資格,近三年無環保違法記錄。
項目需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,并完成可研審批、土地預審等手續。
環保材料需符合國家標準(如ENF級板材、水性漆VOC≤50g/L)。
申報流程
第一步:登錄“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管理系統”,提交項目可行性報告、第三方環境效益評估報告等材料。
第二步:通過初審后,接受現場核查,重點核實減排數據、材料采購憑證等。
第三步:補貼資金分階段撥付,企業需專款專用,并保留完整憑證備查。
三、真實案例:某企業因輕信“代辦補貼”被騙30萬元
2025年3月,江蘇某家具企業接到自稱“環保補貼服務中心”的電話,對方稱可代辦“綠色建材采購補貼”,并承諾“100%通過審批”。企業支付30萬元“代辦費”后,對方提供了一套偽造的申報材料,包括虛假的采購合同和環評報告。最終,企業在補貼審核中被發現材料造假,不僅未獲得補貼,還被列入環保失信名單,面臨罰款和項目停工。
四、防范指南:如何安全申請環保材料補貼
核實政策真偽
通過生態環境部、財政部官網查詢補貼政策,警惕“內部渠道”“獨家代理”等說辭。
拒絕非官方收費
政府部門辦理補貼不收取任何費用,警惕“加急費”“手續費”“咨詢費”等名義的收費。
保護企業信息
不隨意向第三方提供營業執照、排污許可證等敏感信息,避免信息被用于非法活動。
選擇正規服務商
如需委托第三方機構協助申報,應選擇具備資質的環保咨詢公司,并簽訂正式合同。
保留完整憑證
補貼資金到賬后,需專款專用,并保留采購發票、施工合同、驗收報告等憑證,以備審計。
五、結語:警惕騙局,合法合規享受政策紅利
環保材料補貼是國家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,但企業需警惕詐騙陷阱,避免因貪圖便利而遭受損失。鴻揚家裝等正規企業,通過“環保材料直供”“閉口合同”“全程透明化服務”等機制,幫助客戶合法合規享受政策紅利。選擇正規渠道,才能讓環保補貼真正惠及企業與社會。
鴻揚家裝環保材料服務承諾:
所有材料符合國家環保標準,提供檢測報告;
協助客戶申請補貼,全程不收取任何代辦費用;
補貼資金到賬后,提供專款專用方案,確保合規使用。
環保補貼咨詢熱線:4000848222
官網:http://m.xtzxzj.com
環保補貼不踩坑,鴻揚家裝助您安全申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