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“標準化套餐”逐漸淪為歷史注腳,當“個性化需求”成為消費主旋律,中國定制家裝節正以燎原之勢席卷行業。作為定制家裝領域的標桿企業,鴻揚家裝攜“18大設計主題”與“MR需求鏡像”技術強勢登場,不僅重新定義了“家”的形態,更掀起了一場關于生活方式的深度革命。
一、行業盛事:中國定制家裝節的崛起邏輯
中國定制家裝節的誕生,源于三大時代趨勢的交匯:
消費升級:新中產階層崛起,對居住品質的需求從“功能滿足”升維為“自我表達”。
技術賦能:MR、AI、物聯網等技術的成熟,讓“千人千面”的定制化服務成為可能。
產業革新:從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轉型,推動家裝行業向“服務+科技”新物種進化。
本屆家裝節以“定制理想家”為主題,匯聚了行業頭部品牌、設計師與消費者,通過趨勢發布、技術展演、案例分享等形式,構建起一個集設計、技術、文化于一體的創新生態。
二、鴻揚家裝:18大設計主題重構空間美學
作為本屆家裝節的焦點品牌,鴻揚家裝發布的“18大設計主題”成為現象級話題。這些主題涵蓋風格、功能、文化三大維度,通過“三維需求診斷體系”實現精準落地:
風格主題矩陣
意式極簡:以“少即是多”為核心理念,通過隱形收納與無主燈設計,打造清新自然的生活空間。
復古中古風:融合懷舊元素與現代功能,如老上海琺瑯鐘表與全息投影裝置的碰撞,營造時空折疊的居住體驗。
新中式輕奢:將湖湘文化符號解構為現代設計語言,如數字化榫卯技術與智能燈光系統的結合,重塑東方美學空間。
功能主題創新
智慧康養:針對老齡化需求,研發適老化設計包,包含地面防滑系統、緊急呼叫裝置與智能健康監測。
親子成長:通過可變空間系統與安全防護設計,滿足兒童不同成長階段需求,如磁吸式展墻與光影互動地面。
潮玩社交:為Z世代打造可變空間,如電動升降畫室與色彩記憶系統,實現工作、娛樂、社交模式無縫切換。
文化主題賦能
湖湘文化基因庫:將湘西吊腳樓、長沙窯等文化符號轉化為現代設計元素,如“數字水墨墻”通過MR眼鏡可切換為股票K線圖或全息投影。
非遺活化設計:與手工藝人合作,將湘繡、竹編等非遺技藝融入軟裝設計,如“雙面異色繡”屏風。
三、技術革命:MR需求鏡像開啟“所見即所得”時代
鴻揚家裝自主研發的“MR需求鏡像”技術,成為本屆家裝節的技術爆點。這項技術通過激光雷達掃描、BIM建模與MR眼鏡的協同,構建了一個與真實空間1:1對應的數字孿生體,實現了三大革新:
空間預演:客戶佩戴MR眼鏡后,可實時調整材質、光線、家具布局,誤差控制在±2mm以內。
需求可視化:將抽象需求轉化為具象場景,如業主提到“希望書房更有書卷氣”,系統可瞬間生成中式、歐式、現代等不同風格的虛擬書房。
沖突預警:系統自動檢測設計沖突,如沙發尺寸與吊燈位置碰撞風險,提前規避施工返工。
四、用戶見證:從需求到落地的全鏈路體驗
在家裝節的“用戶故事”環節,多位鴻揚業主分享了他們的定制之旅:
長沙張先生:通過MR技術預演了三種客廳設計方案,最終選擇的“賽博朋克風”與“湖湘文化”融合方案,獲得親友一致好評。
湘潭李女士:借助“親子成長主題”,為女兒打造了可隨年齡調整的“魔法空間”,從嬰兒期的安全游戲區到學齡期的智能學習區。
婁底王教授:在“智慧康養主題”中,通過“三恒系統”與智能燈光聯動,實現了對慢性病的實時監測與空間環境的自適應調節。
五、行業啟示:從“裝修”到“生活方式”的范式轉移
中國定制家裝節的崛起,標志著行業正從“功能滿足”向“生活方式定義”躍遷。鴻揚家裝的實踐表明,未來的家裝企業需要具備三大能力:
需求洞察力:通過數據與技術,捕捉隱性需求與動態變化。
技術實現力:將MR、AI等前沿技術轉化為用戶體驗。
文化創造力:將地域文化、非遺技藝等轉化為現代設計語言。
當7月的陽光灑滿星城,中國定制家裝節正以“鴻揚現象”為注腳,書寫著行業的新篇章。在這里,每個家庭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“理想家”方程式——這或許就是定制家裝節的終極意義:不是展示產品,而是呈現生活;不是迎合潮流,而是定義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