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裝修行業三十余年的發展史中,“套餐裝修”曾是主流敘事。從最初的“28800精裝搬回家”到“全屋定制套餐”,標準化產品看似降低了決策門檻,實則將鮮活的居住需求簡化為價格標簽。當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,當“家”的定義從“住所”升維為“自我表達載體”,以鴻揚家裝為代表的領軍企業,正以“真定制”革命重塑行業邏輯——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服務升級,而是一場關乎人性洞察與科技賦能的產業變革。
一、套餐裝修:標準化時代的遺留問題
“套餐裝修”的本質,是工業時代大規模生產思維在家居領域的投影。其局限性日益凸顯:
設計同質化
將復雜空間簡化為“兩室一廳”“三室兩廳”等標準化模板,導致“千家一面”。某機構調研顯示,76%的套餐裝修業主入住后產生“裝修遺憾”,其中“風格雷同”占比達42%。需求錯配
套餐內產品組合基于“平均值”設計,難以滿足個性化需求。如某品牌“19999元全包套餐”中,櫥柜高度統一為85cm,卻未考慮1.6米以下女性業主的操作便利性。隱性消費
為維持低價表象,套餐往往通過“增項”實現盈利。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,裝修投訴中“低價誘導后增項”連續5年位居榜首。
二、真定制崛起:人性需求的技術解構
“真定制”不是風格的簡單疊加,而是通過以下維度重構裝修價值鏈:
需求顆粒度革命
鴻揚家裝獨創的“三維需求診斷體系”,將需求拆解為:
顯性維度:通過2000+個標簽勾勒風格、功能偏好。
隱性維度:運用行為觀察法,從房屋痕跡預判居住習慣。
動態維度:在7個關鍵節點通過AI語音訪談捕捉需求變化。
技術賦能精準匹配
數字孿生系統:激光雷達+BIM建模實現毫米級空間還原,誤差控制在±2mm。
AI設計引擎:基于300萬條用戶數據訓練的“設計大腦”,30分鐘生成多套方案。
MR預演技術:客戶可佩戴VR眼鏡“走進”未來家,實時調整設計細節。
服務鏈升維
鴻揚家裝的“HOME+”服務體系,將服務延伸至入住后:
前置規劃:根據家庭成長階段預留改造接口。
模塊化產品:128個功能模塊自由組合,如“智能健康包”“親子成長包”。
終身服務:“鴻揚管家”APP提供設備維保、空間優化等持續服務。
三、鴻揚家裝的定制方法論
1. 文化賦能設計
推出“湖湘文化基因庫”,將湘西吊腳樓榫卯結構、長沙窯釉下彩工藝等轉化為現代設計語言。在岳陽某項目中,設計師將“巴陵全魚席”的器皿造型解構為定制家具,通過數控雕刻實現0.1mm精度的文化轉譯。
2. 材質革命
研發“會呼吸的墻面”系列:
竹炭纖維板:以5年楠竹為原料,甲醛釋放量≤0.03mg/m3。
溫變涂料:表面嵌入微膠囊相變材料,實現冬暖夏涼。
光催化瓷磚:鍍有二氧化鈦涂層,可分解90%甲醛。
3. 工藝突破
獨創“裝配式內裝3.0”體系:
墻面找平機器人:激光導航實現±1mm誤差控制。
干法施工:地面架空系統縮短工期40%,隔音提升3倍。
隱形工程可視化:RFID芯片記錄施工日志與材料溯源信息。
四、經典案例:定制空間的微觀史
案例1:婁底智慧康養宅
針對退休教授夫婦的需求,鴻揚團隊打造“三恒系統”:
恒溫:地暖+毛細管輻射系統,溫差≤1℃。
恒濕:中央除濕新風,濕度恒定45%。
恒氧:全屋空氣每小時置換1次。
同時,在客廳設置“文化記憶墻”,通過透明OLED屏幕展示老照片或切換為書法創作臺。
案例2:湘潭Z世代潮玩公寓
為95后插畫師構建“可變空間系統”:
電動升降畫室:3分鐘切換工作/會客模式。
磁吸式展墻:自由組合畫作與手辦。
光影互動地面:壓力傳感器觸發不同光效。
更有“色彩記憶系統”,根據畫作主色調自動調整軟裝配色。
五、未來圖景:裝修即服務的新物種
鴻揚家裝正探索“空間即服務”(Space-as-a-Service)模式:
訂閱制裝修:按月付費升級空間功能。
空間元宇宙:虛擬分身系統預演未來生活場景。
生態互聯:與小米、華為共建智能家居生態。
當裝修行業邁入“真定制”時代,鴻揚家裝以其技術創新力與服務洞察力,重新定義著“家”的本質。這里不再是施工隊與材料的簡單組合,而是集成了文化、科技與人文關懷的生命體。選擇鴻揚,即是選擇一種不斷進化的生活方式——在這個空間里,每個細節都在訴說主人的故事,每寸光陰都被賦予獨特的意義。這或許就是未來家居的終極形態:不是冰冷的空間堆砌,而是有溫度的成長伙伴。